資歷查核 | 必知注意事項、常見問題與範例
遵守個資法、避免負面印象
根據調查,有超過 70% 的企業會進行資歷查核。資歷查核(Reference check),通常是指面談後,由候選人提供以前共事的主管、同事,作為第三方的推薦或驗證的對象。
另外,也可能會告知候選人,將聯繫曾經服務公司的人資部門,進行「資歷照會」,以確定職稱、薪水、工作績效是否符合面談時的資訊。
網路上有各種關於資歷查核的文章,關鍵字搜尋前幾名都是「資歷查核 台積電」。
但不只科技業的人力資源會資歷查核,這在醫療、金融與長照產業也是常態,只是各有執行方式。
成功的資歷查核
以我的經驗,成功的資歷查核有兩個動作不可免,而失敗的資歷查核觸犯個資法,可能讓候選人對公司印象造成負面印象。
1 告知候選人資歷查核的目的
需要先告知候選人資歷查核的目的,且問題不涉及個人生活,查核範圍僅限工作相關,例如:工作表現、他人評價、共事的優缺點等。
2 取得候選人的書面同意
取得候選人的書面同意後,再進行查核。若候選人不同意,應尊重其意願,不得強迫或以其他方式進行查核。
資歷查核的注意事項
- 查核前應先告知候選人
- 問題不涉及個人生活
- 查核範圍僅限工作相關
- 取得候選人的書面同意
預告且同意才能獲得可靠資訊
沒有預告並取得同意的資歷查核,容易導致失敗的徵選結果,我們可以把資歷查核視為「第三方驗證的評量」。
就好比是委託秘密調查的神秘客,我們一定會先認真挑選神秘客,確認適任性與評比標準的可信力。
那麼,隨意打聽該公司的友人,這樣的資歷查核沒有告知評量方式,也無法確認評量者的資格,以及評量標準,注定這個訊息是低價值的「轉述」。
以下是一段預告資歷查核的範例:
「今天很高興能面試到您。在面試的最後,我想向您預告,
我們公司在錄用員工之前,會進行資歷查核。
資歷查核的目的,是為了確認求職者的資歷是否符合職缺需求,
以及了解求職者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。」
資歷查核的進階技巧
░ 針對候選人,可以深談的事情
在取得候選人的同意後,可以進一步確認推薦人與候選人的工作經歷和職務關係。
這樣的對話,能夠幫助面試官更深入瞭解候選人的職涯經歷。
例如:詢問推薦人與候選人的共事時間、職務關係、合作狀況等等。
░ 針對推薦人,可以談談的事情
以下是我在資歷查核時,最喜歡的開放式問題:
「我們希望與候選人愉快共事,在相處上,您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?」
「您認為候選人最適合什麼樣的工作環境?」
「您認為合作上/管理上需要留意什麼?」
.這些開放式問題,能夠引導推薦人提供更深入的資訊,幫助面試官更全面地評估候選人。
最後,給求職者的建議
如果您正在尋找工作,無論什麼產業,請務必做好資歷查核的準備。而最好的準備就是,在職涯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並留下正面的工作評價。
如果您有離職打算,更應該把最後三個月的工作踏實的完成
- 與同事和主管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
- 積極主動地完成工作任務
- 在工作中展現自己的優勢和能力
留言
張貼留言